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报道

我和我的四局父辈

发布日期:2022-06-20   信息来源:轨道公司   作者:马晨龙 彭安琪  字号:[ ]

提到水电四局,我第一时间萌生的想法并不是“这是我的工作单位”,而是对她心存一份“家”的深厚情感。

1989年,我出生在龙羊峡——这个水电人都记忆犹新的地方。因此,身份证号码也被赋予了“632521”这个特殊开头。由于父母工作的特殊性,加之当时工地环境较为恶劣,出生仅70天的我就被送到刘家峡姥爷家代养,就这样,在那个交通不算发达的年代,我便开始了与父母聚少离多的日子。

而水电四局风雨创业的半个多世纪里,也承载了我的一家三代光阴,我们被赋予了一个称号——水三代。

我的姥爷

平凡人,工匠心,他是四局的一分子,我的姥爷——司福贵。我的姥爷是水一代,也是我感恩不尽、学无止境的真正的“父一代”。

说到我的姥爷,从小到大他教会了我很多。我的姥爷当时一直在食堂工作,他不仅当时是厨师长,更是实力担当。从大锅饭到接待餐,从面点到小吃可以说是样样精通。他告诫晚辈,要想国家、集体所想,精打细算。即使是厨师长,也从未侵占公家一点粮食、食材。

就是这样一位老党员,做事认真、雷厉风行、乐于助人,他总教育我:四局人首先要有水电人建设工程的责任感觉和毅力,其次就是要始终都有大局观,面对困难要努力克服,特别是在工作中,不要总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影响整个工作。

记忆中,姥爷最喜欢看新闻联播,他总喜欢把新闻内容结合着他在水电四局工作的经历,来给我讲水电人的故事:

在刘家峡河谷阵阵的开山炮中,四局人拉开了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建设的序幕。在那个物资材料匮乏,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四局人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奉献精神,用生命和汗水书写了新中国能源建设的崭新篇章。盐锅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最早发电的电站,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颗明珠”。在四局人手中,万里黄河上有了第一座低水头河床式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四局职工置身亘古蛮荒的峡谷,穿行风沙漫舞的高原,寒暑几十载载,树立起中国水电开发的一座座丰碑。

“水一代”是真正不容易的一代,父辈们不听命不屈服于天地的束缚和生活的穷困,走出来了,无所依靠,开天辟地。他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从来都是大写的人的追求。

爷爷徒用一双手为四局做出了贡献,也从此福荫子孙。相信我们对“水一代”恩泽,都是感同身受的。

我的老爸

我的老爸是“水二代”——马德功,中共党员,1983年在四局参加工作,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与了龙羊峡、李家峡、三峡、蔺河口、小湾、溪洛渡、白鹤滩等工程项目建设。

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父亲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称号,2020年被水电四局评为产业工人明星,我的老爸满身荣誉,现已光荣退休。就是这样的“水电铁人”父亲,成为了我工作中的榜样。

老爸从一线灌浆人员做起,凭着工作上一股脚踏实地的干劲和深入骨子里的勇往直前的“水电铁军”精神,成为灌浆行业的行家里手。只要施工现场有钻探浇筑任务,他就没有了休息的概念,每天连轴转,从早忙到晚。

在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大坝固结灌浆施工期间,面对岩体内存在错动带和构造面岩石破碎、造孔困难等情况,他积极参与研究讨论对策,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钻机“看碟下菜”,针对坡度较缓部位使用351、D7、D9履带式液压潜孔钻机,陡坡部位和上、下游陡坎使用100B潜孔钻机钻孔,物探孔和取芯孔使用XY~2地质钻机,解决了钻孔难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因地质原因,冒浆、漏浆、串浆严重,浆液沿裂隙绕至灌浆塞上面,灌浆塞被水泥浆液包裹,56套灌浆塞被埋在孔内需重新开孔灌浆。针对此情况,他提出灌前物探测试孔全孔一次灌注,灌注结束后封孔,再依次施工Ⅰ、Ⅱ、Ⅲ序孔,待Ⅲ序孔施工结束后,再在原孔位旁重新开孔,一次钻孔,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技术措施,保证了灌浆质量。

为保证现场施工进度,他及时协调缆机,选择在交接班期间或中午吃饭期间进行设备调运,这一坚持就是三年。三年间,他每天爬上爬下,上下梯子坡度60°左右,每天接近爬40层楼高的高度,但他毫无怨言,始终如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他常说:“我是党员,就是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岗位。”

由于工作性质,从小到大,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少之又少,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暑假去父母所在的工地探亲。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去三峡水电站工地探亲的时候,每当出去到超市买东西,出门前老爸总是把手伸到床底下的一双新雨鞋里,瞬间“变出”了现金,有一次在这样的动作之后,他没有成功的“变出”现金,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因为平时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短暂相聚的日子他们想给我买最好的玩具和最美味的食物等才把当月的工资没舍得存到银行里,高频次的消费,让那双神奇的雨鞋没能变出更多的魔术。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满满的诠释了父母对水电儿女的那份爱。

一个人数年来如一日锲而不舍地做好一件事,除了生存的需求,一定还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父亲的生活正是如此,从业36年来,他舍小家为大家,将最大的激情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水电施工事业。在他的字典里,工作总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靠后站。作为党员的他,始终记得入党时自己的那份承诺,始终将干好工作的“初心”作为工作岗位的“使命”。

“一双雨鞋、一个哨子、一身黄色工作服、一顶黄色安全帽、一身泥巴”已经成为了他的标签,也是家里人对他工作形象的印象。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与自己儿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随着现在信息化的发达,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自己家的微信群里面“汇报工作”,一张自己吃饭的照片、一张工地施工的小视频、一个诙谐幽默的聊天表情是他对家人最好的回复,从来都是以乐观的态度去激励自己的家人,这正是工程人常年在“报喜不报忧”的倔强。

在无数的水电人中,在无数的水电家庭中,在无数个施工现场,都存在着老一辈人对这份事业的坚守,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在致敬老一辈的同时更要“回归本来,面向未来”。

我——水三代

作为“水三代”的我,毕业之后,也毅然选择了回到水电四局的大家庭中工作。刚参加工作,我便选择了玉树灾后重建和西藏林拉高速的建设,在高原工作的4年时间里,也曾对未来迷茫过、对职业规划模糊过,可是回过头想一想,正是有这样的机会才能让自己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意志上得到了磨炼,在逆境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这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自己工作履历不平凡的一笔记录。

2015年,来到轨道公司后,我正式参与了轨道交通的建设。相比原来的高原工作环境,轨道交通的作业环境显得那么的优越,而且在这里充满着一股年轻的激情与冲劲,让我觉得这是在自己4年高原艰苦奋斗后最好的相遇。

在与轨道公司同行的这7年里,体会最深的就是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只要肯努力、肯奋进,公司会给你提供足够大的平台去展现你的才华,会让你看到汗水付出后你想得到的那份肯定。

而在2018年1月,慈祥而始终保持着水电人铁军精神的老党员——我的姥爷永远的离开了我。那时候,我刚被调去洛阳地铁项目,正是项目开工最忙碌的时候,家里人怕耽误我工作,隐瞒了姥爷去世的消息。曾经多少次,家人生病,或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瞒着我,当我事后问及缘由,答案都很统一:“不要耽误工作”。

可是这一次,眼泪完全失去了控制,我的内心彻底破防了。像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发生在我身上,在水电四局60余年的风雨兼程中,无数个家庭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在我们身边常常能听到:自己的孩子要出生了,因为工期原因没能第一时间赶回去;因为工作原因没能陪孩子参加高考;因为某些工地较为偏远,老一辈去世的时候没能见到最后一面而感到遗憾等等……

说到这里,我更是想向水电大家庭的建设者们致敬。几十年来,四局人辗转大江南北,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一座座水电站像巨人般屹立在山河间;一条条铁路、地铁贯穿于城市之间;一个个精品工程都顺利完工。这些成绩不仅记载了水电人辛勤付出的汗水,更多的是我们心中的那份责任与使命。

每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阻碍因素,未来属于肯奋斗的青春。在水电四局的大家庭里,作为我们新一代的水电人,更要怀着“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激扬“事事当争第一流”的斗志,振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开启“新征程”,共同在中国水电四局的舞台上创造辉煌。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