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报道

【四局品牌·装备】以积累之舟楫 绘就发展长卷

发布日期:2024-04-26   信息来源:“四局装备”品牌工作组   作者:魏霏霏  字号:[ ]

黎明初破,海与天在一片柔和的灰蓝中悄然交融,自然的笔触于天地间绘就了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卷。恰是春日好风景,遥望海雾云起时。雾气笼罩的海岸线,宛若仙境。

踏上检修船眺望,远处,一排排风电塔筒矗立于雾与水的交界,半遮半掩于这层轻纱之后,缓缓地旋转着,宛如时间的指针,每转一圈,都是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与利用的完美平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景象。

雨雾弥漫,检修船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离岸越来越远,远处,山影朦胧,一排排直入云霄的塔筒却缓缓送入眼前,仿佛从梦境的彼岸穿越而来,轮廓在雨雾中渐渐清晰。

高耸入云的身躯,洁白的筒体散发着如玉般温润之感,与周围轻柔的海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工业与自然融合的独特美感。

导管架基础深深植根于海底,坚如磐石,任凭海浪如何汹涌,也动摇不了它们分毫;叶片缓缓转动,优雅地切割着空气,将无形的风能转化为清洁的电力,为遥远的海岸线送去光明与温暖。

第一次,矗立于海天交接处的风电塔筒近在咫尺,直指天际,在浩瀚的海洋上稳如磐石。

“这是我们承建的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项目采用了6.375兆瓦和5兆瓦共计两种机型,是福清公司首个海上风电项目。”福清公司团支部书记任康泽兴奋地说起来,“这个项目的顺利交付,为我们打响了进军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第一枪。”

破晓之航:穿越西北的晨光,驶向“三福之地”的蔚蓝海岸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从砂砾戈壁到苍苍闽山,泱泱闽水,携西北豪迈至东海之滨,融合沙漠的坚韧与海的深沉,中国水电四局(福清)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孕育而生。

福建,依山邻海,其蔚为壮观的3751.5公里海岸线宛若一条镶嵌于中华东隅的璀璨珍珠链,位列全国沿海省份第二,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自然禀赋。这里,季风与台湾海峡特有的“狭管效应”,孕育出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宝库,使之不仅成为中国,亦是全球海上风电领域的瑰宝之地。

并且福建省也正在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推进发展“海洋经济”,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动力,而且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省重点发展项目。

装备公司紧密跟随国家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的步伐,前瞻性地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设定为未来支柱产业与战略基石。在这一规划中,位于福建的布局显得尤为关键——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个百亿级规模的风电产业聚集地,为中国水电四局(福清)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展平台。

坐拥海岸线旁的地理优势,福清公司不仅能够直接对接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还在产业园区内深化了产业链整合与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在海工装备制造板块的领先地位,同时也展现了装备公司从广东阳江到福建福清,由南至东,沿着中国海岸线精心布局的战略眼光,旨在构建一个多元、高效、可持续的新能源装备制造生态系统。

晨曦启航:穿越行业曙光,驶向创新“深”态

多年前跨出校园大门时,周晓辉未曾想到,自己会在一家公司一干就是十多年。如今,他已成为装备公司副总经理兼福清公司总经理。“一步步下来和游戏通关一样,但回过头去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水到渠成”的背后,是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独当数面的福清公司掌舵人的奋斗历程,更是水电劲旅发展成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壮丽转型。

“当时东电工厂钢结构制造项目是我们的开门红项目,工期特别紧张,我们也是边生产边摸索。”周晓辉说起来,现在还印象深刻。

2019年3月,承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东方风电工厂钢结构加工制作项目,该项目是福清公司成立以来首次承接项目,也是首次承接的钢结构厂房项目;5月,承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LM工厂建安工程钢结构加工制作项目……

一边建厂、一边生产,有效缩短了建设期无产出的“空窗期”,并成功助力三峡产业园推进园区项目生产建设。在保证项目履约的同时也得到了合作方、监理和业主单位的认可,为后续钢结构厂房市场开发奠定基础。

同年,承接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是福清公司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海风呼啸,奔腾不息,横扫无垠的大海,轻抚过蔚蓝领域中矗立的塔筒阵列。彼时的制造光景,如同一帧帧精心剪辑的电影画面,跃然于心间,生动再现:一支由40多个兄弟单位组成的队伍,迅速到位,尽管面对着工厂尚处于紧张建设之中、仅有一个跨车间可供生产的严峻挑战,福清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犹如棋局中的每一枚棋子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他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立下坚定誓言,势必克服一切障碍,最终所有任务圆满达成。

“2019年刚开始生产,我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筒体啊,那个兴奋啊,精力特别旺盛。虽然人手紧张,我白天在现场检验,测平面度,晚上继续看图纸做工艺,都觉得每天干劲十足。”王引谈起建厂伊始,仍是一脸兴奋。

“钢板法兰入场后,我都会严格按比例进行复检,从源头做好质量把控。”质检人员盛宏涛拍着胸脯说。

“我每次下料前,都要核对三遍钢板编号、尺寸和炉批号,钢板这里可半点错都不允许啊。”数控下料人员李中华说。

“一个气孔都要返修。”这是焊接班长刘源源对质量把控毫不妥协的深刻诠释。“在我们班组,每个成员的心中都刻着这样的信念,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践行的。”他坚定地说。在这里,没有“差不多就好”的侥幸心理,只有对“零缺陷”目标的执着追求。

“我得把车稳稳当当的开到支架下面去,才能确保这些‘大家伙’能够安全、平稳地转移到指定位置。”起重班班长张雷雷笑呵呵地说起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模块车在他的指挥下,也能灵活辗转腾挪。

……

青矜之志的实现,不在于直冲九天的激进勃发,更在于一步一脚印的磨砺与积累。慎始敬终,方能行稳致远。

随着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四局装备”品牌影响力的日益增强,福清公司市场拓展的步伐也愈发稳健而有力。从本土根基的巩固,到省外市场的探索,每一步都走得既谨慎又充满信心。

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场工程A区项目。

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项目。

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场项目,当下阶段国内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最大、塔筒直径最大的在建项目。

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闽南外海首个风电场项目,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3兆瓦及以上的海上风电机组项目。

华润连江外海项目,国内首个批量化使用单机容量最大机型18兆瓦风机的海上风电项目。

……

在成功奠定海上风电塔筒市场的坚实基础后,福清公司并未止步,而是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发展的触角深入到了更为复杂与高端的领域——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定子与转子支架加工。这一举动,标志着福清公司在产业结构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正式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起了冲锋。

2019年10月,随着数控立车的安装调试完成,福清公司正式开始定转子支架的试制工作。“首套试制定转子支架是金风6兆瓦风机,标志着我们真正介入了大型结构件机械加工行业,这和原来的风电装备制造完全是另一个体系,将对我们转型升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回想起那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刻,福清公司总经理周晓辉,言语间依旧难掩激动之情。

宽敞的加工车间内,一边是热火朝天,定转子支架下料、焊接、吊装……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另一边是沉稳静肃,定转子在数控立车中定位、调校、下刀……一个个步骤稳准精确。不同工序的数据表明,首套定转子支架的试制始终在控制的技术标准范围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20年8月27日,福清公司承制的首套海上风电转子支架——金风6.0兆瓦风机转子支架顺利发货。

“我们目前拥有当前国内最先进的8米、11米立式数控车铣加工中心、自动化卷板生产线、直径11米大型井式热处理炉等加工制造设备”周晓辉说,“下一步,我们要更进一步,把定转子这块作出规模。”

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场钢管桩制作项目。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工程单桩制作项目。

……

产业链布局不断地优化和完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强化与整合。

晨曦之跃:穿越思维的疆界,驶向‘创新蓝海’的技术彼岸

“福清公司创立之初,就全面推广Solidworks、Inventor、ANSYS等专业软件。我们利用SolidWorks、UGNX、ANSYS、FEMAP等计算机软件辅助仿真与应力分析,还在着手引入AVEVA Marine(AM)软件增加产品制作解决方案,对结构组合位置开展结构强度、疲劳分析、有限元载荷分析计算等,降低结构制造过程风险,确保产品稳定性及可靠性需求。”

“我们也是边学习边绘图,这个东西,一定要在实际中边学边用,才进步得快。”

“像我们的各类工装,尤其是承载的,那都必须是先建模再经过校核,确保安全性能,才能投入使用。”工程办副主任王思涵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

翻开福清公司的发展篇章,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技术革新是其中一抹重要的亮色。

“您觉得,福清公司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是全员创新,是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的决心。”周晓辉回答。

在LM(艾尔姆)叶片厂厂房钢结构制安项目中,技术团队精心组织编制了超大跨度屋架梁吊装方案,并经由专家评审,反复论证,最终确认以双机抬吊的方案实施吊装。凭借成熟的技术工艺和良好的现场管理工作,LM项目部成功荣获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运营有限公司“2019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首套定转子支架开始生产。

传统装机容量较小的定转子支架尺寸小(一般为5米及以下),相关控制精度较容易达到,但是海上大功率定转子支架尺寸大(一般尺寸为7米及以上),需要达到的精度要求基本与传统小尺寸的定转子支架相同,定子支架中法兰内径偏差要求在正0.2毫米至正0.5毫米之间,定子支架页轮侧侧板与中法兰同轴度要求小于等于1毫米,转子端盖端面平面度小于等于0.3毫米,转子端盖内外径同轴度小于等于0.2毫米……面对着超大型定转子的规模挑战与微米级精度的严苛要求,加工任务无疑攀登上了难度高峰。

“由于海上风机定转子支架尺寸大、焊缝多,我们技术团队多次模拟测试,通过统计分析后修正工艺尺寸,找出最合适的模块化分解方案,减少63%总体拼装焊缝,减少焊接变形,有效提高了加工精度。”说起技术创新,王引侃侃而谈,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利用CAPP技术辅助优化孔群加工工艺,提高孔加工质量和效率,设计智能地坑井式退火炉,温度控制均匀,智能控制保证精准度。”

“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定转子支架”也荣获了“中国电建优质产品奖”“电力科技成果金苹果奖二等奖”“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目前钢管桩接桩都在现场切割、安装、焊接,质量和效率都需要提升。”刚接到项目,周晓辉已经意识到难点,“我们要提前研发出专项技术解决方案,确保项目进展的安全与高效。”

研发团队积极响应,围绕这一制造难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手工焊效率太低,还是尽量采用埋弧焊,效率和质量都有保证。”

“干脆咱们设计一套全自动焊接设备,可适用于全自动横位焊接。”

“我来负责做工艺评定,确定坡口形式、焊接参数。”

“我们几个来负责全自动焊接设备这块的改造。”

……

大家都积极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经验。

多次试验改进,他们得出了最优坡口形式及焊接参数,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同时通过分析管桩现场施工特性与横位焊接复杂性,研究和设计了由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组成的智能化自动焊接设备,搭载高精度路径识别技术,在线实时监测跟踪多种焊缝,可识别X、Y轴向的偏移,自动运算实现纠正。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高效自动焊焊接工艺技术方案及其智能化焊接设备,在后续的海上钢管桩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每年投入销售收入3%以上的研发经费支持自立研发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周晓辉表示,“同时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星辰大海间,创新潮头立。创新的火花四溅,点燃了全员上下澎湃的热情。从办公室到繁忙的生产线,从机关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探索与创造的热情。

技术团队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每一次键盘敲击,每一根线条的勾勒,皆是对技术的勇敢探索。

生产线上,员工们不再只是简单重复的操作者,他们主动参与到技术改进和流程优化中,提出的一个个小建议汇聚成提升效率的大智慧。车间里,时不时可以看到员工们围在一起,激烈讨论如何通过小发明、小创造解决生产难题,那种自发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活力,让人振奋。

管理层则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新方案,无论是“金点子”还是“微创新”,都能得到充分地重视和支持。

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让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得以释放,形成了“人人可创新,事事皆可创新”的良好生态。

2020年,申报两项QC成果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QC成果三等奖。

2020年,《大型海上风电塔筒立式运输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研究》在公司2019年度安全生产专项研究课题中被评为二等奖。

2021年,顺利通过高新企业认证、喜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2022年,荣获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金苹果奖”二等奖、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先进集体奖及优秀项目奖。

2023年,顺利入选“国家队”,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截至目前,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7项省部级工法。

……

就在4月,市场喜讯传来,福清公司成功中标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也是中国首个规模化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国家大容量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关键技术“揭榜挂帅”依托项目。浮式平台最大跨度逾100米、型深近40米,总重量约6500吨,是目前国内单体装机容量最大、重量最重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基础。

漂浮式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技术的最前沿,其复杂性和挑战性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极高要求,涉及科学合理分段方案、高精度浮体模块建造、稳性计算及绑扎可靠性计算、浮体模块合拢、浮体滚装装船等多个专业技术方案。

100米,40米,6500吨……一个个打破纪录的数字,也标志着福清公司即将迈入新一轮的技术革新与攻坚征程。

碧海青天展画卷,星辰大海任翱翔。在这片蕴藏着无限能量的蓝色疆域,在这幅浩瀚的工业画卷之中,福清公司犹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巨轮,正引领着“四局装备”品牌向更深远的海域探索前行。

福清公司必定紧握“风势”之翼,筑基固本,破浪前行,在蔚蓝海域中勇立潮头,以满腔热忱与不懈奋斗,精心雕琢每项使命,矢志成为引领“四局装备”在高端海工装备制造领域扬帆远航的标杆,以无畏之姿,探索海上风电技术的未知疆域,开辟绿色能源新时代的壮阔航道!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