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专题报道

【使命担当·经济顶梁柱】山城一站 勠力一“战”

——重庆地铁4号线龙溪车站主体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24-06-25   信息来源:华中公司   作者:景军 龚路  字号:[ ]

日前,随着最后一仓二衬混凝土浇筑完成,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龙溪站车站主体二衬结构全部完成,标志着龙溪车站施工进入新阶段。

回望这段历时1200多天的地下攻坚路,纵使崎岖不断、挑战连连,但四局轨道人,始终坚定奋斗意志、砥砺血性担当,以决战决胜之姿、冲锋冲刺之势,开创出龙溪站高质量建设的新局面。

谋划之战 一往无前担使命

时间回到2021年初,中国水电四局承接了重庆轨道交通板块首个超大断面暗挖车站的建设项目,正式开启了建设重庆的新征程。

龙溪站是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工程的中间站,它还是全线唯一一个盾构双接收站,所以龙溪站非常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龙溪站合计有900多米长的出入口开挖断面总长度,401平方米的大断面区域,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的大小,同时还面临着10余条小断面开挖,和近乎50度的陡坡。断面每增加一平方米,安全风险、施工难度就成正比增加,每一道工序的难度都随着断面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我们面临的挑战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迎接四局轨道人的首战便是管线改迁。

龙溪车站4个出入口都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和城市繁华地段,涉及迁改的管线和保护的管线多达几百条,我们必须优化管线布局,适应城市规划与发展,提高线路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产生施工冲突。面对这一“拦路虎”,项目团队不等不靠,主动作为,集力、集智为管线改迁寻求“最优解”。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会同交管、城管和产权单位,多次实地勘察,联合专家团队,因地制宜,超前谋划,最终选择迁改和原地拨移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

管线迁改首战告捷,与此同时,龙溪站的施工通道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这条施工通道是我们唯一一条人员通行、设备物资运输的通道,受环境限制,这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通道线路长,要挖近500米才能到达车站,再有就是坡度大,螺旋形下降,开挖难度极大。考验在前,项目团队迎难而上,决定以施工通道为试点,迅速组建开挖队并采取管理人员带班、自租设备方式对施工通道进行全面开挖作业,为主体工程探路先行,进一步挖潜增效,减压提效,规避施工队“撂挑子”的风险,也为我们这种超大断面暗挖车站积累宝贵经验。

365个日夜坚守,469米的开挖长度,2022年4月份,龙溪站施工通道正式贯通,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创造了先决条件。此外,在技术攻坚的过程中,项目团队不断学习摸索、反复试验,成功总结出“主附同步”的施工理念、搭建出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为主体施工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和经验支撑。

坚守之战 无惧艰险冲逆境

前期工作的圆满落幕,拉开了项目开工建设的序幕,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2022年夏天,重庆遭遇了史上最强高温天气,连续创造了80余天气温高于39度的极端高温天气,而此刻的龙溪车站,暗挖工作正好处于进站后空间最狭小的时段。40多米地下埋深,58度洞内高温,近500米隧道长度,狭小闷热的施工环境考验着建设者的耐力极限。

采访中,副经理马永强说道:“白天几乎没法施工,我们都是夜间作业,人员长时间洞内作业都会有中暑状态,严重影响了人员的生命安全,制约了项目进度”。

“高温炙烤”下,前行之路举步维艰,在这危急之际,马永强带领班组成员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从而设计、采购、安装了隧道风冷系统,从而使夜间支护期间洞内环境温度降低到34度以下,成功打造出“四局轨道”独属的降温模式,为“极限”高温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极大地改善了施工环境,保证了前方生产的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在高温酷暑期间,各级领导聚焦建设者的生命安全,亲临一线,深切关怀和慰问广大劳动者。公司、华中公司、青海省总工会等领导来一线慰问,不仅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更是给我们前行的力量,激发了我们团结协作,奋发向前的精神。

凝心聚力,起而行之。在暗挖冲刺的关键时刻,四局建设者再次提振士气,无惧“烤”验,形成“大干、快上”热潮,争分夺秒抢抓建设“黄金期”,以冲锋姿态奋力推进项目施工进度稳步推进、提速提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和担当。

攻坚之战 匠心独运创佳绩

纵观这场龙溪之战,激流勇进的四局轨道人始终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创新引领发展,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在前期规划阶段,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和周边建筑物安全,项目团队迅速调兵遣将,调集资源,联合行业专家实地调研,对施工方案、开挖设备进行反复比选、论证,最终选用485型破碎锤进行机械开挖。开挖施工逐步推进,485型破碎锤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工程部负责人孙焱说道:“它比较适合多导洞开挖,但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它的效率就不够了”。

挑战在前,项目团队充分发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钻精研微、集智攻关,为机械开挖“量体裁衣”。我们把破碎锤臂长改为4.1米,增加了定制甲板,还改装了挖机操作手柄,增加工作稳定性,并通过改装油路和线路来调节挖机的散热,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也方便作业。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伴随着车站挑顶转序进入车站左右侧上导洞开挖,车站超欠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为了有效控制施工中隧道开挖超挖量大,成型不佳的不利局面,项目立即成立“隧道超欠挖管理技术攻关小组”,对原有方案进行更精细的规划、设计。我们在开挖过程中先使用激光指向仪作为参考,并增加测量复测频率,再用大挖机大范围开挖,然后用小型挖机进行岩面的修整,有效控制了开挖超挖量大的问题。

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大+小”的组合形式,大大提高开挖质量、提升开挖进度,节约开挖成本,为项目建设稳步加速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愈进愈险,愈进愈难。随着主体结构掌子面开挖、仰拱衬砌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龙溪站正式迈入二衬浇筑阶段。

采访中,总工程师马健军说道:“超大断面的二衬浇筑,对模板支撑体系和浇筑过程控制要求极高。再加上单次浇筑方量大、浇筑持续时间长,浇筑工艺繁琐,一旦出现操作不当,就会产生较大风险”。

抓住关键,化危为机。项目团队“对症下药”“靶向施策”,开创性提出二衬浇筑的“六大创新点”,通过台车利旧、方案优化、领导带班等关键性举措,切实提高二衬浇筑的质量和速度,高质高效完成了龙溪站主体二衬结构施工任务。

跬步千里,积微成著。过去这3年,正是因为始终有这样的创新精神和潜在力量,使得项目整体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接续突破,让龙溪站的建设持续迸发出强大活力。

再进一步 接续奋斗谱华章

“对工程人来说,一项工程通过自己的双手和付出建设而成,就像是看自己小孩一步一步成长”“我经常很感慨,这些年轻人在这么艰难环境下都能坚持下来,不容易,很厉害”“虽然这个过程很苦,但是正在一个在向上努力的阶段,所以每天都感觉到自己有得到收获,就特别的满足……”这些都是轨道建设者们心里的感慨。

大山巍巍,勇者无畏。从寸步难行的前期筹备,到步步维艰的主体施工,从抗高温到战疫情,从保安全到促创新,一路走来,四局轨道人始终迈着坚毅不馁的步伐,一步步从风雨中成长,在磨砺中闪光,奋力书写了水电四局的不朽荣光!

再出发!四局轨道人必将赓续传承“五个特别”的优良传统,以弘扬“四勇一为”为信念,以刚毅坚韧的性格,勇往直前的气魄,敢为人先、超越自我,不断向更高标准、更高目标迈进,高质高效完成后续工程建设任务,为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贡献四局力量!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