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青海高原工匠】蒋虎明:经纬绘梦 逐浪正当时

发布日期:2025-01-10 信息来源:设计院   作者:董慧蓉   字号:[ ]

在设计院,在基层一线平凡的测绘岗位上,有这样一位沉默寡言、却又让领导同事赞不绝口的实干型人物。他测绘理论娴熟,实践经验丰富,先后揽获无人机航测内业制图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二等奖,“地信产业杯”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二等奖,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员决赛个人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拥有测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等资格职称,是大家公认的业务“一把好手”,也是入选2024年度“昆仑英才·青海高原工匠”榜单的蒋虎明同志。

脚踏实地,以坚守致初心

蒋虎明,男,本科学历,2003年在中国水电四局设计院参加工作,先后参与了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山西龙口水利枢纽、贵广高速铁路土建12标、福建武邵高速公路、云南建个元高速公路、哈尔滨地铁2号线土建7标土建10标及哈北车辆段、黄登·大华桥电站大坝及边坡外观自动化改造项目及重庆西部科学城科学会堂等国家重点大型工程建设的施工测量工作,现任设计院西部科学城科学会堂项目部测量队副队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凭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劲头,蒋虎明始终坚守测绘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任务中。在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工作期间,他从最基础的测量实操学起,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工程测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随后他利用所学专业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掌握新一代测量软件和先进前沿的测绘技术,从上网收集资料到观看教学视频,从不断摸索钻研到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蒋虎明把工作现场当“考场”,把工作需求当“考题”,慢慢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专业本领。

所学即所用,他通过编写VBA宏程序并应用在日常测绘工作中,高效地解决了测量资料整编、数据处理工作任务繁重的难题。工作之余,他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实用的软件插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测量计算的速度和精度,让原本繁琐耗时的内业工作切实提升了工作效率。

经历了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黄河龙口水利枢纽两个项目的历练后,蒋虎明初步掌握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技巧和方式方法,能够独立带队完成领导交付给的工作任务了,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他说,勤能补拙,只有行万里路,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正是这句话,始终激励着蒋虎明充分发扬“螺丝钉”精神,不断钻研测量理论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在测绘作业中斗严寒、战酷暑,努力践行着一名测绘人的责任与担当。

攻坚克难,以创新致匠心

测绘工作是艰苦且枯燥的,蒋虎明却乐在其中,甘之若饴。

参建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时,考虑到两条尾水隧道的斜井段与下平段需要通过空间弯管连接,为确保顺利拼装,蒋虎明经过仔细考量,将空间弯管利用CAD三维模拟编写计算器程序,高效解决了钢管拼装定位5mm限差的问题。

参建贵广高速铁路时,面对新的测量领域,蒋虎明毫不退缩,直面挑战。他一边针对工作难点、技术难题和同事反复探讨、研究,一边查阅铁路建设相关的资料和标准规范等,在基本掌握了铁路测量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后,他逐步尝试编写高速铁路沉降宏程序,反复改进应用后,不但出色完成了原始数据到沉降评估工作,还节省人工成本达到70%以上。

参建哈尔滨地铁时,蒋虎明认真学习琢磨盾构测量知识,从盾构机的基本构造、如何获取盾构机的初始姿态,到盾构机初始姿态测量调整,再到盾构掘进搬站测量知识、线路数据等等,他如饥似渴地填补着自身知识体系的空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他和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下,该项目6区间隧道精确贯通,随后设计院以此为参考经验,在相继参建的成都地铁和绍兴地铁盾构始发前,安排蒋虎明为相关人员进行盾构测量培训,为设计院后续参建盾构相关业务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参建建个元高速公路时,面对公路建设这份“新试卷”,蒋虎明不断摸索,尽快熟悉并投入工作。在了解到因桥隧占比大,桥隧移交工作面高程偏差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计算超填沥青方量时若采用传统的断面法或方格网法投入人工多,且费时费力的情况后,蒋虎明通过反复验算、不断试错,最终利用飞时达土方计算软件中的高程分析,按照标高偏差分区间进行统计、求出超填方量,有效解决了大区域因极小偏差计算工程量的难题,圆满完成了建个元高速公路左、右幅合计近80公里桥梁隧道的超填沥青量计算,同时将无定向导线方法(把两个待贯通的掌子面控制点用无定向导线的方法连接成网)引入待贯通的掌子面控制测量中,减小了误差值,保证了兴隆隧道7个贯通面的精确贯通。

参建西部科学城科学会堂建设过程中,该工程采用了西南地区首例3层72米大跨度钢桁架叠合技术,这座宏伟的建筑仿若一座“钢铁森林”,其搭建过程恰似精密的搭积木过程,但也由此对测量定位的精度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蒋虎明带领团队积极开展讨论,分析研判,在控制测量、钻研图纸细节以及精心构建杆件间模型等多个维度发力,全面确保了钢结构的定位精度,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建设任务。

勇攀高峰,以开拓致恒心

“一名合格的测绘工作人员,不仅要热爱岗位,善于学习,还要积极掌握行业新动向,这样才能跟得上工程技术的发展,跟得上工作的需求。”这是蒋虎明对身边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二十余年的常态。

以“精益求精”为原则,蒋虎明在自动化监测、无人机测绘、隧道精密施工控制测量等领域积极探索,并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先后参与研发了以《一种GNSS自动化监测设备及避雷针固定装置》《一种针对表面变形监测的可钉入式棱镜支架》等为代表的1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成果,参与编制的《高寒、高海拔、无网络地区地灾监测数据LoRa+4G传输方法技术创新》《大型水电站引水竖井巡检无人机通信方法与无人机研发与应用》等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质量创新项目成果奖,他所在的“勇登高峰”QC班组获得青海省信得过班组管理成果三等奖,他本人撰写的《盾构测量虚拟搬站的研究与应用》《人工复测盾构机姿态的研究与分析》《特长隧道测量控制研究与分析》等多篇论文也先后在《扬州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测绘》刊物上发表,这些均有利推动了设计院测绘技术进步,为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加速度”。

闲暇时,蒋虎明充分利用书本、报刊和网络资源,认真研究测绘新知识、新技术,开拓眼界,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攻关,强化现场质量控制等方式,毫无保留地将自身技术与经验倾囊传授给同事们,为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做好“传帮带”工作,与大家一起进步、与单位共同发展。

“每一次的学习都是成长的机会。”在备战测绘无人机航测内业制图职业技能竞赛期间,蒋虎明刻苦钻研,严格参加培训和实操演练,

锤炼应变速度与精度把控,最终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稳定的发挥喜获个人二等奖;在随后的“地信产业杯”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蒋虎明和团队成员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并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员决赛中再次荣获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道路有尽,行者无疆。凭借执着、坚守与创新,蒋虎明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于基层一线,不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大家诠释着工匠精神,也为大家树立起了恪尽职守、担当奉献的好榜样。他以经纬绘梦,在自己喜欢的测绘路上,勇毅前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