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啸:三十年水电坚守,初心如磐铸先锋 |
|
|
|
在第一分局,有这样一位先锋人物——张啸,中共党员,51岁,自1993年投身水电四局,至今已在水电领域深耕30年。他参建第一分局李家峡施工局项目、小浪底项目等,大小项目共计11个。历任主任、副指挥长、分部经理、常务副经理、党支部副书记、施工局副局长,现任中国水电四局第一分局乌溪江施工局局长兼党支部书记。他博观取约,厚积薄发,早已从青涩的新兵,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四局干将。 专注会议谋良策,深耕项目展担当 “开会就要有进步,敷衍只会停滞不前。”这是张啸对工作会议的态度,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准则。 每次项目会议前,张啸总会提前开始准备,收集整理各方资料,分析潜在问题。会议上,他全神贯注,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与会人员,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大家别藏着掖着,有想法尽管说,咱们一起把问题解决好!”对于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和方案,他都深入分析,不放过任何细节。 在乌溪江项目的一次进度协调会上,面对施工进度缓慢、资源调配不合理的问题,张啸没有急于下结论。他引导大家从各个环节剖析,让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提出设备老化影响效率,他马上详细询问:“这设备用了几年了?维修记录拿给我看看。咱们得找出具体问题。”;有人提到人力分配不均,他又仔细查看施工计划和人员排班表,口中念叨着:“这安排确实得调整,得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作用。” 大小会议他从不缺席,无论是重要的方案研讨,还是日常的工作汇报,他总是第一个到达会议室,最后一个离开。为了让会议更高效,他还会在会后专门与相关人员沟通,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责任:“这事儿就交给你了,有啥困难随时跟我说,咱们目标是把任务高质量完成!” 在张啸的带领下,乌溪江项目经济指标向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他常说:“项目成功靠大家。”可员工们知道,他才是团队的主心骨。凭着专业敬业,张啸成了团队的“定海神针”。 严谨笃行,细耕项目责任田 “咱搞水电工程,细节和方法就是生命,一点儿都马虎不得。”张啸总是这样强调。 张啸深入施工一线,全身心地研究施工方法与顺序,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合理安排各项任务,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施工过程中,他时刻像一位警惕的哨兵,密切关注隧洞围岩情况,常常与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热烈研讨爆破参数,根据岩石的不同特性及时作出精准调整,极大地提高了隧洞开挖质量。他那严苛的工作态度,对细节“锱铢必较”“吹毛求疵”,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过于苛刻,但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员工们由衷的敬重与爱戴。 在2号施工支洞的隧洞挖掘工作中,张啸几乎每天都要沿着狭窄且崎岖的通道,深入到隧洞内部,仔细查看围岩的变化。哪怕是一丝细微的裂痕,一处不易察觉的凸起,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总是戴着安全帽,拿着手电筒,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洞壁的每一个角落,手中的笔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观察到的情况。在一次检查时,他发现一处岩石裂缝,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判断这可能是岩石应力变化的信号。他迅速召集技术人员,对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与分析,最终确定需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他凭借着这份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和专业专注,保障了工程的顺利推进,也让员工们对他钦佩不已。 言传身教,培育水电新生力量 “要尽快让年轻人成长起来,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力度。” 张啸深知,水电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因此,他不仅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更注重对年轻员工的培养和指导。在乌溪江项目中,他主动承担起“导师”的角色,与新入职的员工结成对子,一对一地进行指导。 他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经验分享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在培训中,他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员工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鼓励年轻员工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一次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一位年轻的技术员小王对浇筑方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张啸并没有立刻否定,而是耐心地听取了他的想法,并与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讨论。最终,大家采纳了这位技术员的部分建议,优化了浇筑方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这件事让年轻员工们深受鼓舞,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 在生活中,张啸也非常关心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他会经常与员工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尽力为他们解决问题。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年轻员工们心中的榜样。 30年水电坚守,张啸始终以专注严谨之态对待每一次会议、每一个项目,谋良策、展担当,细耕责任田,让项目稳步推进、经济指标向好;他笃行不怠,以严苛标准把控施工细节,保障工程顺利推进,赢得众人敬重;他言传身教,倾心培育水电新生力量,助力年轻员工成长,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岁月流转,他初心如磐,引领着乌溪江施工局的电建人,在水电事业的征程中勇毅前行,续写奋斗的辉煌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