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一线正能量】张自成:守护“钢铁巨龙”破土前行

发布日期:2025-09-15 信息来源:第三分局   作者:王雅洁   字号:[ ]

他身材瘦削,皮肤因广西炽烈阳光和隧洞深处风沙的磨砺而显得黝黑发亮。唯有那双眼睛,在安全帽下闪烁着专注而坚定的光芒——他就是东笋工区的工区长张自成。

在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的隧洞深处,TBM昼夜不停地轰鸣。张自成坚守在这机械与岩层激烈交锋的最前线,犹如一棵深深扎根于岩石的劲松,沉稳地守护着这条不断延伸的“地下长龙”。

血脉相承,使命在肩

张自成与水利工程的不解之缘,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宿命。作为“水二代”,他的童年是在各个建设工地间度过的,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中成长。“我是在工地上跑大的孩子,”他微笑着回忆,“小时候觉得推土机特别威风,如今自己接触TBM,才真正体会到父母那一代建设者的艰辛。”

这份血脉中的亲近感,让他在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水电四局,成为一名真正的水电建设者。他的职业生涯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紧密相连,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到地势险峻的云南小湾水电站,再到技术攻坚的向家坝电站,如今又投身于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洪流中。每一个工程名称的背后,都镌刻着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

“最初接触TBM时,因为见过父母操作,还算有些熟悉。”张自成回忆道。但当真正独立负责TBM掘进作业时,他才深切体会到这个“钢铁巨兽”的复杂与精密。在洞挖施工的初始阶段,他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挑战。“那是我第一次全程负责TBM拼装,说实话,刚开始时几乎一无所知。”面对长达数公里的隧洞工程,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了尽快掌握所有工序,张自成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白天,他紧随老师傅现场实践,钻研每道工序的衔接;夜晚,他独自挑灯研究图纸和技术规范,常常学习至深夜。“花了将近三个月,才把整个流程理顺。”他语气平和,但那段艰苦岁月的痕迹,却深深烙印在他眼角的细纹中。

钢铁巨龙,破土前行

TBM设备的始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任务。设备与人员需经由明挖段基坑进入,而基坑场地狭窄,施工空间十分受限。洞内与洞外的协调工作繁琐而艰巨,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心策划与精准执行。为此,在始发前夕,张自成带领工区人员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推演与方案优化,确保每一步都稳妥可靠。

始发基坑内,TBM的组装与掘进布置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张自成通过统筹优化,合理规划设备进场顺序与组装流程,确保TBM在有限空间内顺利完成组装与调试。每一处零部件的安装都经过严格检查与测试,每一个操作步骤均依规执行。从刀盘进场、主驱翻身,到护盾安装、主梁连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为保障TBM分体始发顺利推进,张自成对工序作了细致优化。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后续部件下井时机,确保组装过程高效、有序推进。

在配套设施的安装方面,他也付出了大量心血。通过模拟安装空间,提前规划设备布局,保障了安装过程的安全与可靠。每一台设备的定位都经过精确计算与调整,以确保运行时的稳定与高效。

8月1日,当TBM操作手发出启动指令,高压电缆驱动下火红的刀盘缓缓转动。刀盘稳健推进,不疾不徐地切削每一毫岩石。被破碎的碎石顺着刀盘间隙被推至传送带,缓缓运出洞外。此刻,TBM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正以磅礴之力穿透坚硬岩层,为工程开辟新的通道。随着不断掘进,洞内景象逐渐开阔,传送带上持续流动的碎石,仿佛在诉说着工程的艰辛与辉煌。

张自成站在洞口,凝视TBM缓缓深入前方,心中充满自豪与期待。这不仅是一台机械的前行,更是全体成员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他们为区域经济发展所贡献的一份坚实力量。

“奋战了大半年,在TBM始发的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张自成翻出手机中的照片——画面中,他与团队成员并肩立于刚始发的TBM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张照片,已成为他最珍贵的珍藏。

昼夜守护,驯服“巨兽”

本以为顺利始发,后续就比较简单了,逐渐,张自成才发现“钢铁巨兽”并不轻易驯服。TBM施工是24小时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设备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进度。作为工区长,张自成必须时刻关注这台“钢铁巨龙”的运行状况。“目前TBM还处于始发阶段,问题较多,故障频发。”他每天都要详细分析故障记录,甄别频发问题与新发故障,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TBM24小时不停,他也24小时不关机。清晨六点先钻监控室,像医生查房一样给设备“把脉”,再下隧洞亲手为刀盘“听诊”。

“早晨先查看监控,掌握夜间设备状况,这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张自成说道。一旦发现异常数据,他立即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排查,确保设备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在他的精心管理下,TBM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故障率大幅下降。

除了日常的设备管理,张自成还十分注重团队建设。他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因此,他经常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

“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确保TBM顺利掘进,为工程早日完工贡献力量。”张自成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TBM逐渐深入岩层,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张自成和他的团队都从未放弃。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薪火相传,岁月无悔

当被问及是什么让他在这个行业坚持这么多年时,张自成沉思片刻,说道:“不是你在依靠工作,工作也在依靠你。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工作来维持生计、实现个人价值,这是人在依靠工作。但同时,工程也需要我们来建设,社会也需要我们来打造这些基础设施,这是工作在依靠人。”这种双向需要的关系,让他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我目睹一条隧洞从无到有,从第一个钻孔到全线贯通,那种成就感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表达的。”

如今,作为工区长,张自成也开始培养新一代的水利建设者。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正如当年老师傅教导他一样。“TBM操作不是仅靠书本就能学会的,必须通过现场实践、不断总结。”他经常告诫年轻人,“每个地质条件都独一无二,每次故障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TBM始发井,张自成继续着他守护的使命。每天,他依然早早来到监控室,依然深入隧洞检查设备,依然耐心指导年轻员工。当他伫立在TBM操作台前,神情专注而坚定,仿佛与这个钢铁巨兽已经合为一体。

夕阳西下,又一天的施工接近尾声。张自成走出隧洞,回望这个不断延伸的地下工程。他的身影在夕阳余晖中渐渐拉长,犹如水电人的精神,在这个时代薪火相传、永续不断。

“我的父母建设了20世纪的水利工程,我们这一代正在建设新时代的水利设施,也许将来,我的孩子也会延续这份事业。”张自成眺望远方,语气中充满期盼,“这就是我们水电人的使命与传承。”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张自成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真谛,彰显着责任担当的力量。他与他的TBM一起,在地下深处谱写着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建设诗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