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马义平:跨越“浪浪山”

发布日期:2025-03-25 信息来源:第二分局   作者:梁红宇   字号:[ ]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追寻与突破,试图跨越自己心中的“浪浪山”。这个词源自国产动画片《中国奇谭》中的经典桥段,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重重挑战与困境。然而,对于马义平而言,“浪浪山”不仅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道道难关,更是他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的见证。

初识“小马哥”的风采

刚被调来江西乐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时,有一个亲切而又不失威严的名字——“小马哥”。这位被大家亲切称呼的项目经理,便是马义平。

初见马义平,他那标准的西北硬汉形象便深入人心:高高瘦瘦,面容严肃,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网络上与他颇有几分神似的“斩虎”形象。

然而,解主任却笑着打趣道:“他哪还能跟网络上那些年轻小伙子的光鲜形象比呀,每天在工地上风吹日晒的,早就不是当年的年轻帅小伙了。”尽管岁月在马义平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的精神风貌和领导能力却愈发成熟稳重。

在与同事们深入交流后,逐渐发现,“小马哥”不仅外表硬朗,内心更是充满了柔情与担当。在工作中,马义平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铁人”。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始终坚守着使命必达、一诺千金的崇高信念。然而,在对待同事和朋友时,他却仿佛卸下了坚硬的盔甲,展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的感情都是相互贯通的。对待甲方,我们要以诚相待,努力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对待分包队伍,我们要相互尊重,携手并肩成为共同战斗的战友;对待同事,我们要以身作则,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发展着想。”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工作氛围愈发融洽,团队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跨越“浪浪山”的征程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马义平的职业生涯,恰似一场不断跨越“浪浪山”的壮丽征程,每一步都踏出了坚韧与智慧的火花。自2008年起,他便在京沪高铁项目部担任预算员,以此为起点,逐步在多个项目中历练成长,直至2020年,他被任命为小浪底南岸灌区项目部项目经理,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

听解主任描述,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正是这样的艰难时刻,分局中标了小浪底南灌区施工4标项目。面对紧迫的工期和严峻的疫情形势,马义平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业主快速对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购物困难、交通不便的困境中,马义平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当时由于疫情项目只有他一人,他来回步行30公里,只为前往县城唯一开门的大超市采购项目所需的物资;白天,他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项目部营地;夜晚,则挑灯夜战,深入研究合同、图纸,为项目部的前期策划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挑战并未就此结束。2021年7月19日,洛阳气象预警有暴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威胁,马义平立即组织施工队撤离工作现场,并迅速补充防洪沙袋,调运机械设备清理沟渠。他冒着大雨在工地上巡视、排查、解决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巡视过程中,他发现营地排水沟水量较大,已漫过彩板房地面,可能对宿舍住宿人员造成威胁。他立即通知彩板房住宿人员快速撤离,并第一个扛上沙袋组织人员堆成了一个20米长的防洪墙,成功将水流改道。暴雨期间,他一夜无眠,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确保每一个人的安全。

马义平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卓越的领导力和非凡的智慧,确保了小浪底南岸灌区项目的顺利推进。

笃行致远,再攀高峰

“无人扶我凌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2024年,马义平再次踏上新征程,被任命为江西乐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

项目初期,困难重重。施工部位星罗棋布,防护及抬田区域横跨29个村镇,覆盖广袤无垠的200平方公里土地。征地工作涉及22个抬田片、29个防护片及19个料场,复杂度不言而喻。加之施工交叉作业如迷宫般错综复杂,乐平地区的雨季又绵长多雨,有效施工时间被大幅挤压,工期压力如巨石压心。

面对工期紧迫与任务繁重的双重考验,同时还要确保工程质量,实现真正的“双赢”,马义平作为团队的灵魂人物,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与执行力。他实施三级管理模式,分片包保,精细划分施工区段,每个区段成立由项目领导、工区长、施工员、测量员、质检员及专职安全员构成的专业小组,确保管理无死角,责任到人。

在一次周例会上,马经理掷地有声地强调:“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每一环节都需精准无误。设备配置需因地制宜,灵活调整,确保地基稳固。”他亲自参与质量检查,对问题零容忍,立即整改,并设立技术复核机制,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考验。

面对征地拆迁难题,他积极与监理、业主及当地政府沟通,提前规划用地,成立征拆小组,亲自参与协调,有效减少了因征拆导致的停工时间。

炎炎夏日,气温攀升至30度以上,热浪滚滚。但马义平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施工现场,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穿透喧嚣,回荡在每一个角落。“你们安全带一定要系好,高空作业可不能马虎!”他时刻提醒着工人们注意安全,确保每一项操作都符合规范。“渣土车师傅们一定要覆盖好篷布,不能给老百姓添乱,注意环保问题!”他关注着环保,不让施工给周边环境带来一丝一毫的破坏。“最近中午气温太高了,大家可以早点施工,然后错过那段高温时间。在赶施工进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他体贴入微,关心着每一位工人的身体健康。

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让马义平的脖子和脸被烈日晒得严重脱皮,显得苍老了许多。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更没有丝毫的退缩。自从奋战180天计划启动以来,他从未休息过一次,即使是在节假日,当大家团圆欢聚的时候,他依然坚守在工地上,他说:“节假日期间往往是大家容易疏忽的时候,如果我身为项目经理都放松警惕,那后果不堪设想。”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时刻担心着现场施工的安全问题。

然而,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加之流感肆虐,终于让这位铁打的汉子病倒了。但在项目部里,依然能听到他嘶哑而坚定的声音。他坐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和视频会议继续指挥着前方的战斗,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马总,您还是先去休息吧,身体要紧啊!”一位同事关切地说道。

“不行,我不能离开。这里需要我,项目也需要我。”马义平摇了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的身影虽然略显疲惫,但那份坚韧与担当却更加熠熠生辉。

“人生风雨何处有,一山放过一山拦”。在马义平的世界里,挑战只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从不轻言“不可能”。以笃行致远为信念,他一次次跨越人生的“浪浪山”。

“勇者无惧,行者无疆”,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前方是荆棘密布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不断跨越新的“浪浪山”,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