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一线正能量】赵万贵:以铁军之姿守护现场无虞

发布日期:2025-11-03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分局   作者:晏新之   字号:[ ]

在钢筋林立的施工一线,总有这样一个身影——他身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步履坚定地穿梭在各个作业面之间。安全帽下,是一双锐利而专注的眼睛,时刻洞察着每一处潜在的风险。他用专业筑起安全防线,用责任守护万家灯火,将制度执行到每一个环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他就是二十年如一日守护工友生命的“安全卫士”——赵万贵。

2004年,赵万贵脱下心爱的军装,转身走进水电四局的大门。彼时的他或许不曾想到,这一转身,便是二十年的执着坚守。从巍峨大坝脚下到蜿蜒高铁沿线,从城市建设项目到民生工程现场,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多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初心不改,这位作风硬朗的退伍军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淬炼成钢,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安全管理专家。军旅生涯赋予他钢铁般的纪律意识,施工现场则铸就了他“安全守护人”的使命担当。岁月流转,不变的是他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安全的执着。

守护,在每处细节里生根

“塔吊吊装区域今天疏散隔离做好了吗?”“脚手架加固验收了没有?”“高温预警来了,劳保用品和降温措施必须跟上。”这些看似平常的询问,是赵万贵每天在工地上不断重复的“安全仪式”,也是他作为安全总监二十年如一日的责任缩影。

调任至海东基础设施项目部后,他深知肩上担子沉重。上任之初,便系统梳理项目风险点,推动建立责任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考核机制,将安全责任逐级分解到岗、精准落实到人。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逐步构建起“全覆盖、可追溯、强执行”的安全管控网络,为现场施工织就一张坚实可靠的安全网。

针对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他积极推动内部隐患报告制度落地生效,对发现的问题坚持“谁检查、谁跟进、谁负责”,对重点区域实施“清单管理+每日必检”,确保隐患不落空、整改不脱节。在一线班组中,他推动安全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应知应会”学习和典型事故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实操能力。

赵万贵常说:“我们干的是工程,更是对生命负责的事业。”因此在重要节点和节假日,他总是带头值守、深夜巡查。从起重吊装到防汛应急,从顶管作业到节能环保,他坚持亲自过问、现场确认,真正让“安全第一”从口号变为行动。

绿色,筑起文明施工的风景线

赵万贵不仅重视安全生产,更将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视为己任。他积极倡导绿色施工、文明作业,推动项目部建立完善的文明施工管理体系,裸土全面覆盖、喷淋持续降尘、污水规范收集、垃圾分类处置,绿色围挡整齐划一,宣传标识清晰醒目,切实将绿色理念贯穿于施工的每个环节。

“赵总,这一块工地上灰大得很,影响周边居民。”一次夜查中,工人向他反映。

“明天一早雾炮车、喷淋系统都到位,再派人每天巡视,整改不到位就暂停施工!”他当场拍板。

在他的引领下,项目部还系统推进了施工噪音控制、绿色通道设置、集中用电节能管理等多项举措。他常说:“项目不只是干给甲方看的,更是干在群众家门口的,环保上含糊不得!”凭借扎实的举措与持续的投入,海东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部多次获得地方环保部门通报表扬,成为区域内绿色文明施工的标杆。

科技,为安全注入硬核力量

赵万贵始终坚信,现代工地的安全管理,不能仅靠“人盯人”,更要靠“科技赋能”。在他的推动下,项目部开展多项安全技术创新,让科技真正成为一线工人的“守护盾”。

通过智能塔吊的研究与应用,塔吊作业实现了远程监控与自动报警,有效避免了吊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智能语音牌的发明,使语音提示系统能在作业高峰期实时提醒工人远离高危区域、规范操作;无人物料提升机的引进,则进一步优化了垂直运输系统,减少了人工搬运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安全水平;此外,他还主导了移动式防护围挡的研发,根据施工区域变化灵活布设,显著增强现场的应急防护能力。

“老李,今天吊装位置换到三号楼了吧?围挡和语音牌同步调整了吗?不能留安全盲区。”

“赵总,都移过去了,我亲自盯的,提升机也检查过了。”

在他细致入微地督促下,科技不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化为了施工现场最可靠的安全伙伴。

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培训不能走形式,要让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赵万贵深知,安全生产的根本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在他的坚持下,项目部建立了常态化的安全教育机制,月度“应知应会”知识学习、事故警示教育、现场实操演练、典型案例复盘等有序开展。

“赵哥,昨晚我梦见那个穿拖鞋上脚手架出事的视频了……”一名工友培训后对他说。

“说明你记住了,以后你也会是下一个班组安全监督员!”他笑着鼓励道。

每次培训时,他总是亲自讲解案例,深入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工人们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只有大家都知道了,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他常对大家说。培训结束后,他总要挨个询问工人是否有疑问,并逐一解答。他还亲自组织编制了通俗易懂的图文宣传册,并将重要内容贴在工人休息区、通道口、作业区等显眼位置,营造全员学习、时时警醒的良好氛围。

在他的影响下,项目部职工和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违章作业明显减少,安全习惯逐渐养成,项目安全文化悄然成型——而那,正是赵万贵最希望看到的风景。

从部队到工地,从班长到安全总监,岗位在变,角色在变,但赵万贵心中那一份“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信仰与初心,从未改变。他不仅是安全管理战线上的中坚力量,更是千千万万建设者中那个最踏实、最可信的“安全守护人”,用一步一个脚印的执着,为项目筑起一道无声却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