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采风】剑指大禹奖,筑牢安澜基——新安江施工局质量工作纪实 |
|
|
|
新安江的碧波蜿蜒流淌,承载着流域安澜的期许;歙县的群山巍峨矗立,见证着水利工程的崛起。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歙县段三标施工局质量管理部,以匠心为笔、以规范为墨、以创新为锋,将质量管控的严谨细致,融入工程建设的每一寸肌理、每一道工序。这套精心构建的管理体系,不仅是工程保质履约的“压舱石”,更是书写“优质工程”答卷的“金钥匙”,为守护新安江流域防洪安全与生态之美筑牢根基,向着水利工程行业的最高荣誉——大禹奖,稳步前行。 规范:《细则》书作引,验收图为伴 在施工现场,即使是陈万强、张鑫鑫、谢良宵这样的“质检学徒”,也能凭借《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歙县段三标段质量管理细则》这样一本质检作业标准化手册,再加上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便能迅速适应岗位,在工作中挑起大梁。 陈万强在大学里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虽有理论基础,但面对复杂的现场质检工作,起初还是有些手足无措。“第一次到混凝土浇筑现场,不知道该重点检查什么,连坍落度的检测步骤都记不全。”小陈回忆道,前辈李龙递给了他一本《细则》,并带着他对照细则中的“混凝土工程”章节,逐一讲解浇筑前的基础面处理、模板安装检查、钢筋绑扎要求,以及浇筑过程中的振捣规范、温度控制等要点。 在钢筋检验现场,前辈曹志清手把手教张鑫鑫如何对照《细则》检查钢筋的规格、间距和保护层厚度。“你看,《细则》里明确规定,钢筋绑扎连接件的缺扣、松扣数量不能超过20%且不集中,弯钩朝向要符合设计图纸,搭接长度允许偏差为-0.05设计值。”曹志清一边指着钢筋绑扎部位,一边对照细则内容讲解。按照前辈的指导和《细则》要求,小张也很快掌握了钢筋检验的关键要点,在后续的钢筋检验工作中,他准确发现了几处钢筋间距超标问题,及时要求施工队整改,避免了质量隐患。 从生产岗位转岗到质量管理岗位的谢良宵,起初对质检工作流程和标准并不熟悉。“以前做生产管理,关注的是施工过程中各工区的人员调度和设备投入,现在做质检,关注的是工程质量的每一个细节,跨度挺大的。”谢良宵说。但《细则》帮他快速找到了突破口。他逐渐的《细则》的“现场质量控制”章节入手,牢固掌握了土石方填筑、混凝土工程、灌浆工程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 《细则》不仅为新人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指引,其配套工具——形象验收甘特图更是在实现项目质检工作可视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以各部位开挖、支护及浇筑进度为横轴,以各个质检环节和项目为纵轴,清晰标注了每个质检任务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责任人以及质检标准。在混凝土浇筑质检工作中,甘特图明确显示了浇筑前的模板检查、浇筑过程中的振捣检查、浇筑后的养护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如今,依靠着部门的各类标准化质检工具,“新人”已成为现场质检工作的可靠力量,对质检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他们的成长,不仅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前辈的教导,更离不开《细则》这份“宝典”和形象验收甘特图的助力。 创新:QC出新裁,剑指大禹奖 大禹奖:以工程质量为主,兼顾工程建设管理、工程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的水利工程行业优质工程的最高奖项。 得之有奖,失之有罚,军无戏言。这是“高原铁军”和业主间最直白的“对赌协议”,是施工局的荣誉之战。 为摘下这顶荣誉桂冠,分洪道隧洞项目的特大断面开挖质量控制班组,直面隧洞全长4232.21米、Ⅳ、Ⅴ类破碎围岩占比近48%,且受红层软岩、断层破碎带困扰的重重挑战,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构建“双循环”质量管控体系。内循环推行“三检制”,从测量放样到成型检测,层层把关,再借数字化验收系统实时传数据、早除隐患;外循环引入第三方检测,织就“检测—反馈—优化”的闭环网络。2024年底业主考核中,该班组交出超挖率≤3%、半孔率≥90%的亮眼答卷,获评“质量管控优秀班组”。 技术创新是突破瓶颈的“利刃”。班组针对不同围岩“量体裁衣”,推行“一炮一设计”:Ⅱ、Ⅲ、Ⅳ类围岩分三层开挖,Ⅴ类及Ⅴ+类围岩分四层推进,再用环向开挖预留核心土工法稳住变形;引入数码电子雷管实现精准起爆,搭配动态光面爆破技术,让单循环日进尺提升20%,有效减少超欠挖。更在三类围岩施工中大胆革新,将原CRD法改为全断面爆破开挖,单循环时间从36小时压缩至12小时,月进尺突破百米,工期缩短40%,围岩变形量控制在3mm/d以内,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向奔赴”。 智慧化手段为质量管控插上“翅膀”。高精度全站仪携手BIM模型,实时比对开挖轮廓与设计图纸,让偏差无所遁形;基于机器学习的装药量动态计算模型,将爆破效果预测准确率提至92%;地质—设计—施工数据联动的数字孪生平台,能提前3个循环预警超挖风险。智慧综合加工厂让钢筋、钢拱架集中加工,原材料损耗降低15%;扬尘监测设备实时紧盯PM2.5与噪声,为工程披上“绿色外衣”,为大禹奖评选的“生态指标”增添亮色。 截至2025年中,班组累计抽查50个质量控制点,合格率达96%,连续6个月断面超挖合格率超98%;省下320小时工时,减少650m³混凝土超耗,关键线路进度提前8天。业主满意度调查中,班组以“质量零缺陷、进度超预期、安全全周期”获评“风险管控典范”,编制的《隧洞开挖质量控制手册》更被推广至整个项目,成为行业借鉴的“样本”。 标杆:规矩立得好,效率低不了 施工局质管部始终以“优质工程”为初心,织就一张全流程、立体化的质量管控网。总质检师何亚龙深知“无规矩不成方圆”,牵头和曹志清、李龙一起从人员职责、流程规范、考核激励等维度出发,制定覆盖27项核心内容的内部管理办法,让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现场管控中,“三检制”如“铁闸”严守质量关,混凝土施工推行“盯仓制度”,质检人员提前规划、详实记录,确保全程可控;验收前提前2小时在报验群提交申请,让流程高效运转,提升一次性验收合格率。原材料管理上,进场即取样报验,建立“委托—检验—报验—追溯”全流程台账,定期检查存放使用情况,从源头杜绝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 资料与影像管理是质量的“见证者”。综合员每季度更新质量体系文件,妥善归档会议纪要与各类文件;档案员细致分类整理资料,严格管控档案借阅,审核归档质量验评资料;现场质检人员每周收集不少于20张工程影像,按“事由、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命名,让每一张照片都成为可追溯的“质量凭证”。 问题处置与激励机制是管理的“双引擎”。质管部每周至少下发2份整改通知,督促施工队按期整改回复,对上级整改要求绝不拖延;鼓励员工参与QC成果、质量创新编制,成果获分局推荐即给先行奖励,后续奖金按“50%奖作者、50%分团队”分配,点燃全员参与质量管控的热情。考核上,月度总结、周例会常态化,周、月考核成绩直接关联年终评分,以严格标准倒逼工作质量与效率提升。 从《细则》引路到验收图提效,从“双循环”管控到智慧化赋能,新安江施工局在质量管控的道路上,以匠心雕琢细节,以创新破解难题,用实打实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专业质检团队茁壮成长,隧洞施工等技术难关成功攻克,业主认可与行业口碑稳步积累,为冲刺大禹奖筑牢了坚实根基。 新安江的水还在奔流,水利人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施工局将继续以“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深化“三控一优”现场管控模式,向着断层破碎带、浅埋段风化深槽等剩余难点发起攻坚。他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把每一寸工程都打磨成经得起时间与自然考验的精品,让“安澜之基”愈发坚固,让央企的质量口碑如新安江的粼粼波光,在皖南大地上持续闪耀,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为流域百姓的幸福安宁,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