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一线正能量】段玉辉:38年的“水电情缘”

发布日期:2025-01-07 信息来源:北方公司   作者:胡欢   字号:[ ]

他是龙羊峡水电站的当事人,学习、探索、挑战和超越成为他事业的开端;他是海南牛路岭项目的当事人,坚持、蓬勃、忘我、熠熠生辉成为他事业的顶峰;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强硬的本领,为项目施工生产建设添砖加瓦,他就是海南牛路岭项目的段玉辉,与水电事业结下了38年的不解之缘。

12个工程的淬炼

如果说树木的年轮显示了树龄,那么段玉辉的人生是以一座座工程为时间节点的。

在他的的记忆中,龙羊峡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6年,段玉辉加入水电四局。在那个年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当时我多次转车,经过两天才抵达龙羊峡水电站。”他说道。

走进项目部,一座银灰色龙羊峡大坝建设中,五台揽机吊着混凝土大罐,正运输浇灌中。“施工场面特别宏大,我被眼前的场面深深震撼到了。”当时的那种感觉,段玉辉至今仍记忆犹新。

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工程量巨大,但风沙也大。海拔高、气候寒冷、氧气稀薄……恶劣的气候条件并不利于施工生产活动的开展。机械设备不全,施工以人力为主,这些客观因素非常考验我的意志。

手拿肩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穿梭在工地和宿舍两点之间是日常事,穿着工作服和一双黑色的雨靴就是工地最靓的标配。“那时候,在工地上,每次下班回来后都要坐在外面把脱靴子,靴子一脱,‘哗啦’一下就倒出来好多水,我是混凝土工人,工作的时候经常都要泡在水泥里……”

艰苦的环境无法磨灭段玉辉的热爱,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憧憬和期待。他也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刻苦地钻研技术,不断提升工作质量。龙羊峡水电站施工工期紧张的时候,他就带领队员每天从早到晚沉浸在工作中,白天一边马不停蹄地施工,一边与班组长的交流灌浆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晚上就在办公室进行资料整理,总结施工参数,改进灌浆工艺,以此来提高施工工效。

“在这个过程中,《大坝基岩灌浆》这类书籍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到了今天,书中的内容仍然不过时,我也一直带在身边,时不时翻看。” 谈起这段经历,段玉辉眼睛里闪着光,言语间始终带着笑意。那是他生命中激情燃烧的岁月,藏着青春的锐气,闪着炙热的光芒。

后来,段玉辉又辗转到李家峡水电站、云南省溪洛渡水电站、刘家峡金河湾大桥、榆林三县项目、海南天角潭项目、海南牛路岭项目等11座大中型水电站和灌区的建设当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程,连接着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滋润,这让段玉辉很有成就感,他觉得建设一座工程就像是养育了一个孩子,看到它们茁壮成长,倍感亲切也自豪。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一线,培养了段玉辉吃苦耐劳、踏实勤勉的优秀品质,然后一直坚持到退休。

38年不变的信念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8年来,段玉辉始终在项目第一线默默付出,在工程建设的最前沿砥砺奋进。

作为一线生产工作者,他总是把最艰难的任务留给自己,他深知隧洞环境复杂,每天工作前都会反复检查,“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走一步,少出事故”。他也会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技术经验传授给新员工们,将这些年来自己积累、提炼出来的技术要点手把手地教授给大家。在大家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2024年3月,56岁的段玉辉来到了海南牛路岭项目,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最后一个项目。

5月份,正值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施工节奏明显加快。段玉辉如往日般去施工现场。有人劝阻他,还是不要去那些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工人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你们是不是想捣鬼,不敢让我看?”这些话,成了他应对劝阻的口头禅,他觉得每日检查监督就是他的工作。

但是,从项目部到施工现场,大概有二三十里地远,光是往返路程就得花费一个小时左右。考虑到这个问题,为了缩短上下班时间,给现场留出更多的检查、思考时间,段玉辉选择在生产前方“安营扎寨”。“只有在工地真正沉下来,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施工过程中,干渠支渠开挖相当于这座灌区工程的“脉络”,段玉辉则扮演了“活血通络”角色,是保障“给养”畅通无阻的第一守护者。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段玉辉深知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的主体是人,他不搞形式上的安全,强调内容上的真实可行。他每天巡视,穿梭于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看到安全小隐患,他便自己手动直接解除,发现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他会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发现违规操作的工人,他严厉的指出,进行批评教育。理解他的人,知道他的辛苦,不理解他的人,总觉得他是在给自己工作找茬、“事多”、找麻烦。即使如此,他也时刻提醒自己,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大家眼里,段玉辉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就好像是一台永动机,每天都热情澎湃、不知疲倦。

“别担心,我马上到!”这是段玉辉的口头禅。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他总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以精确的判断和娴熟的技能顺利排除工地隐患点。直到现在,信念感也还是很强,只觉得干不好会觉得很羞愧。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才能干得更好、更快,工程质量更优。每个工程的施工面不知道来回穿梭了多少次,每个工序我都记得一清二楚,每天晚上做梦时常是挖掘和钻孔的场景。

如今的段玉辉,坚持到了最后一班岗,他还是不知疲倦地书写着自己灿烂的人生篇章,而他的故事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场仪式的告别

“光荣退休啦,曾经以为很遥远的日子,今天终于如约而至。1986年,从四局的龙羊峡开始,一干就是38年,这期间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革和发展,有多少感慨,就有多少洒脱。朋友们都羡慕我,能在一个企业干到退休,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正是因为对公司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才让我坚守许久。”他感慨地说道。

退休仪式当天,谈起这么多年的工作经历,平常低调内敛的段玉辉却露出了难以发觉的自豪之情。他的故事中有成就也有不为他人所知的心酸。他说,一线工地工作,很累也有危险,夏天最为煎熬,身上的工装湿了干,干了又湿,但早已习惯了这样苦中有乐的生活。

段玉辉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这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他担任过混凝土工、技术工、安全员、质量员。不断转换的角色背后隐藏着他数十载的艰苦付出。

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工地。他饱含深情地向仪式上的后辈们说:“我喜欢在施工现场与工人打交道、与技术打交道、与各种钢构件打交道,每当完成一个工程节点,特别有成就感、自豪感!心里上特别得劲!”。

建筑施工艰辛异常,不仅风吹日晒,还时刻与危险相伴。“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有钉子精神,再苦再累,也要干好每一天!”段玉辉的人生经历,感染着、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话音刚落,大家鼓起了激烈的掌声。

交流结束后,项目领导代表项目部向段玉辉颁发绶带、花束和纪念品,并对他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辛勤付出表达了感谢,祝愿他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享受丰富美满的生活。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来时风华正茂,别时已生华发。退休不是结束,而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诸如段玉辉这样的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照亮着后辈前行的道路。

脚踩大地,干在实处,一步一个脚印;目追雄峰,攀至高处,一天一份成功。面对无数荣誉和成绩,段玉辉表示:“今天我想把我的‘荣誉’分成三份:一份属于我的家人,38年来一直对我理解和支持;一份属于我的公司和项目团队;最后一份才属于我自己的努力。”

悠悠水电情,拳拳赤子心。段玉辉与四局的故事,始于龙羊峡,止于牛路岭;段玉辉的水电情,如同奔腾的江水,水流不息,故事不止。他将青春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水电事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勾勒刻画出工程建设的点点滴滴,用热爱和信仰铸就了生命的辉煌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