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品牌采风】“加压”传碧水,建站向万家

发布日期:2025-09-13 作者:李强   字号:[ ]

在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沿线的皖北田野间,一座带有安全绿网的建筑格外醒目——这是引江济淮水资源调配体系中的关键配套设施。远远望去,钢架结构与混凝土基座在玉米田旁勾勒出方正的轮廓,深绿色的安全网与周边的青绿作物相映;走近时,汽车起重机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钢钎敲击混凝土的脆响交织在一起,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输水系统攻坚:搭建加压站“核心骨架”

穿过工地临时安全通道,便进入加压站的核心区域——输水设备安装区。刚踏入场地,一根直径超1米的金属钢管便映入眼帘,它横穿钢筋混凝土墙,管壁残留着些许未清理的泥土,指尖触碰能感受到淡淡的水汽。“这是进水主管道,几十公里外取水口的水先引入调蓄池,再通过它输送到自来水厂。”工程技术部主任赵有宁一边引路,一边提醒众人“小心脚下施工线缆”。

顺着指引方向望去,4台封装在彩色防雨罩中的GSX型高效双吸离心泵整齐排列在基座旁,每台设备周围都有三四名工人手持钢钎开凿基座圆孔,钢钎与混凝土碰撞溅起的火花,在阳光下划出短暂弧线。“每台离心泵电机额定功率400千瓦,后期将7台并联运行,能把进水压力提升到1.6兆帕。”赵有宁敲了敲防雨罩解释,“水流从调蓄池过来时压力不足,别说输送到几公里外的自来水厂,就连流出站点都困难,必须靠这些‘动力心脏’提压,才能让水流有‘力气’往前跑。”

在设备区的另一侧,出水管道已完成铺设——这些巨型钢管沿着墙面向前延伸,管道内壁的防腐涂层还泛着崭新的光泽。“这管道采用的是Q235B螺旋焊缝钢管,抗压强、耐腐蚀,专门针对引江济淮的输水水质和压力设计。”赵有宁蹲下身,指着地面摊开的施工图纸,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标注着管道走向和设备位置,“现在看到的是主体管道安装阶段,已经完成了20%的工作量,下一步要加快进度,争取在原定计划之前完成管道安装。”

配套设施推进:筑牢加压站“运行根基”

核心输水设备搭建起“骨架”,配套设施则为加压站长期稳定运行筑起“防护墙”。从核心设备区出来,一片刚完成地基浇筑的场地正在进行钢结构安装。几根方形独立基础柱已初步立起。“这里要建的是管理用房,再过一个月就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赵有宁介绍道,“别看这房子不大,作用可不小,未来整个加压站的运行管理都靠它。”

他进一步说明,管理用房的控制室内将安装一套智能监控系统,屏幕会实时显示每段管道的水压、流量、水质pH值等关键数据,且这些数据会同步传输至副厂房二楼的中控室。“届时,无论是设备出现小故障,还是水厂需要调整供水量,工作人员在中控室点击鼠标就能操作,无需像过去那样频繁跑现场。”谈及这套系统的优势,赵有宁语气中满是自豪,“比如夏季用水高峰时,水厂需求增加,站内可实时提升输水量,保障水流稳定;若管道压力出现异常,系统还会自动报警,比人工巡检更及时、更精准,能最大限度降低运行风险。”智能监控系统的引入,让加压站管理从“人工值守”向“智慧管控”升级,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与安全系数。

建设者心声:传递加压站“民生温度”

加压站的每一处建设细节,都牵动着“碧水入万家”的民生期待。站在加压站的高处远眺,巨大的调蓄池一望无垠,远处的城市轮廓隐约可见,一条看不见的“水脉”正从取水口延伸至调蓄池,再朝着城市深处奔去。赵有宁忽然指着城市方向说道:“等过完年,再站在这里,就能看到这些水流经水厂净化后,会流进千家万户——可以想一下,早上6点,老百姓起床后拧开龙头接水刷牙,那水可能就是从这个加压站送过去的;中午在厨房淘米做饭,盆里的清水,也带着这儿的‘印记’。”这番话将工程建设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冰冷的建筑设施有了温暖的民生底色。

现场一位有着多年水利工程经验的老工人,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我建过不少水厂、泵站,但这次不一样——引江济淮是国家大工程,现在建的加压站,是把长江水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最后几公里’。每次焊完一段管道,我都要多检查几遍,就想着以后老百姓用这水时,能放心、舒心。”说话间,老工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阳光照在他的安全帽上,折射出温暖的光。原来,在工地上看到的钢管、泵机,并非冰冷的建筑材料,而是连接工程与民生的纽带——每一次管道焊接、每一次设备调试,都是在为老百姓的“日常幸福”添砖加瓦。

工程未来展望:兑现“润城万家”承诺

夕阳西下时,工地的灯光逐渐亮起,照亮了仍在忙碌的工人和尚未完工的建筑。作为引江济淮工程的“毛细血管”,这座加压站的建设仍在继续——明年春天,这里将正式开始输水,长江之水将通过这里的“动力加持”,流进自来水厂的每一条供水管网,最终抵达千家万户。

从蓝图到工地,从钢管到泵机,这座加压站承载的不仅是输水的使命,更是“把长江水送进百姓家”的承诺。每一次设备调试、每一段管道铺设、每一名工人的坚守,都在为“碧水润万家”的目标添砖加瓦。而那些被“加压”的水流,终将带着工程建设者的初心,奔向灯火通明的城市,成为老百姓生活中最寻常也最珍贵的“日常”——这便是“加压加压”的最终意义:每一次动力加持,都向着万家灯火;每一滴水流奔涌,都朝着“家”的方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