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一码”织就安全网,开启工地安全管理新模式 |
|
|
|
4月19日,春寒未尽,哇让抽水蓄能电站综合加工厂内却已是一派繁忙景象。钢筋工李师傅穿戴整齐,安全帽与反光马甲在晨光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装备上多了一张独特的“身份标签”——专属信息卡,卡上不仅有他的姓名、工种等基本信息,还嵌入了一个专属的二维码。 “以前,安全帽都大同小异,难以分辨。现在有了这张信息卡,每个人的身份一目了然,管理起来真是方便多了!”李师傅笑着分享了他的新体验。 这是哇让施工局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精心推出的“一人一卡”“一人一码”的创新举措。施工局为全体员工量身定制了专属信息卡和二维码,并将它们巧妙地固定在安全帽和反光马甲上。这些二维码中,集成了员工的姓名、所属单位、岗位、入场培训记录、安全持证情况、体检报告以及无犯罪记录等关键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还会随着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培训的进展动态更新。 现场管理人员和检查人员只需轻轻一扫,输入准确的密码,即可迅速获取员工的完整信息,实现精准高效地管理。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工地安全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更成为施工局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新亮点。 “以往的安全教育和交底往往集中在特定时间进行,效果难以保证。而现在,有了这个二维码,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他们也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自己的安全记录和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安全员杨延强一边演示操作一边介绍道。 “一人一卡”“一人一码”的实施,不仅为“智慧工地”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极大地提升了项目自身的动态管理能力,成为引领安全生产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为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春日阳光下,工人们头戴“定制版”安全帽、身穿“专属版”反光马甲,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这一张张信息卡、一个个二维码,不仅承载着施工局对安全生产的深切关怀,更见证着每一位工人对平安归家的美好期盼。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