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质量安全

班组“向心力” 凝聚安全发展“大能量”

发布日期:2025-04-18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分局   作者:符莎莎 敬澄蓉   字号:[ ]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为强化项目班组效能,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洞庭湖长春垸项目部积极响应上级关于班组建设的战略部署,紧扣“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管控主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推进项目班组建设。

精准赋能,强化班组培训与技能提升。聚焦提升作业人员“应知应会”能力与现场处置水平,结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方案》制定“分层分类”培训计划,将入场安全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应急响应演练等纳入培训体系,设置岗位技能、应急处置、工艺优化等模块化课程,采用“理论+实操+模拟”三维培训模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安全帽的正确使用与维护”“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等,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提升班组成员在不同情境下的安全意识。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知识可视化”手段,制作班组周活动课件或宣传手册,使安全生产知识、事故警示案例通俗易懂。

风险防范,严控“人机料法环”全要素验证。安全生产的核心在于细节的精准把控,项目依据《班组“人机料法环”安全条件复核验证指南》,坚持“逢检必考、考核上岗”,对人员资质、设备状态、物料管理、工艺流程、作业环境等要素进行“全链条”复核验证,风险防范,严控“人机料法环”全要素验证。

严格落实“班前、班中、班后”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班中不定时巡查,班后总结通报,对作业点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人及整改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将风险预控贯穿作业始终,实现“风险识别零遗漏、过程管控零盲区”

落实“一会三卡”,上好安全“第一课”。班前会是现场安全教育的“第一课”,更是作业人员的“精神充电站”。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以“入场安全培训”为基础,以“反问交底”“应知应会”为抓手,狠抓“班组长”这个“关键少数”,严格开展“三交”“三查”,并安排专人收集、分类、统计、上报和上传各班组班前会记录表、班前会视频、班前会照片“三大件”资料,在周例会上定期通报召开情况。

针对班前会未达标的班组,项目部立即组织专项培训,逐项讲解班前会流程、目的及内容,坚持“达标一个、上岗一个”原则,开展示范班前会以检验培训效果。

落实穿透管理,夯实安全生产根基。围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认真践行“安全是一把手工程”,实施“分管领导+现场管理员+班组长+专兼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强化安全责任履职。项目部持续强化安全监督检查与隐患排查力度,按照“疏而不漏、密而不繁、动态管理”的原则,以关键工序管控为基础,以提升重点部位和特殊时段控制为补充,让穿透式安全管理有侧重、更聚焦。

以管理网格化、履职清单化、检查定量化“三个手段”实现安全管理的精准高效,让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以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全方位“四个全面”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带班作业的穿透式管理;以“四个杜绝”避免管理层与作业层、方案制定与现场实施、管业务与管安全、管生产与管安全的 “两张皮”现象,保障安全管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为安全穿透式管理筑牢坚实根基。

激发班组管理活力,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结合班前会、周例会、专题会,积极与班组作业人员展开沟通交流,提建议、讲要求、定措施,引导班组作业人员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开展安全技术问答、安全培训、观看事故案例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责任心 + 执行力”的安全理念深植于每位作业人员心中,真正让作业人员“活”起来、“动”起来。

常态化推进网格员培训工作,制定月、周培训计划,内容丰富多元,从文件学习入手,确保网格员及时掌握最新安全政策与规范;开展风险点分析、深入讲解系统使用使其精准识别施工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制定明确量化指标促使网格员实现一岗多责的“全能型”角色定位,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指导工作

“党建+”班组建设,凝聚安全管理合力。围绕“本质安全型”班组建设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将安全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体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班组班前会、交接班会等载体,组织党员围绕岗位风险辨识、事故案例剖析、改进措施落实等内容开展“党员进班组”活动,强化党员安全工作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项目部管理人员融入班组运作,参与班组生产,推进项目管理力量和保障措施下沉,充分发挥指导帮扶、协调保障、补位纠偏等作用,实现项目与班组管理目标一致,形成“党员带头干、全员跟着上”的协同效应。

下一步,洞庭湖长春垸项目部将以“人机料法环”全要素复核验证为利剑,全面落实班组建设,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把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为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安全生产基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