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带徒传薪火 蓄力成长启新程——设计院“三色套餐”让新员工青出于蓝 |
|
|
|
工程数据是工程建设的“眼睛”,精准的数据是项目安全推进的核心支撑。近年来,设计院以“导师带徒”活动为抓手,持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号召力,积极发挥优秀骨干的“传、帮、带”作用,让匠心在岗位实践中接力传承,努力打造德才兼备的新生主力军,全力以赴为持续推动设计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选好培养“特色餐”。按照“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的原则,设计院以“量身定制”为核心,通过自主自愿、双向选择的方式,高标准甄选导师队伍,严把导师能力素质关,择优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员工口碑好、自我要求严”的骨干人才为帮带导师,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带徒模式,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有步骤、有目标、有重点地传授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期间,导师结合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责任清单、压实帮带责任,“面对面”讲解、“一对一”指导,倾囊相授,并分享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让新员工不仅学会“怎么做”,更理解“为何要这样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传帮带”让“精准无误、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师徒间代代传递。 抓好专业“自助餐”。每年新员工入职后,设计院根据其专业背景、岗位需求匹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导师,签订带徒协议,明确双方职责与培养目标。导师需从工作原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到现场安全规范,逐环节拆解教学,将宝贵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青年员工;新员工则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虚心的态度,制定学习计划,定期汇报总结,在手把手的指导中快速提高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 做好过关“日常餐”。设计院高度重视过程和结果督导,制定了“导师带徒”奖励办法,并注重强化“师带徒”的考核评估,进一步督促鼓励有经验的老员工、老师傅多带新人,助力新员工踏上“快车道”,学到“真功夫”,实现“以才育才”的目的。同时,设计院始终将青年员工的个人成长、思想动态与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全面了解青年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给予帮助、促进成长,切实推动“导师带徒”培养机制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后续,设计院将进一步细化“导师带徒”活动方案,加强跟踪指导和阶段性考评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并结合技能竞赛和岗位比武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氛围,在充分发挥导师带徒“传、帮、带”作用的同时,全面锤炼青年人才、培育技能骨干,为青年员工成长按下“加速键”,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