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那盏灯 |
|
|
|
伫立在这深山幽谷中,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息,是我们施工的日常背景音。伊逊河水从远方流来,环绕着我们忙碌的营地。营地里有朴素的宿舍楼、食堂里熟悉的饭菜味道,综合室桌上每天整理好的文件材料……这就是我日复一日面对的山河工地。 临近建党104周年,我的思绪不由地被身边一位同事牵引——综合部的老党员李师傅。他就像这山谷里静静流淌的伊逊河水,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默默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 翻开李师傅那本边角磨损的旧笔记本,扉页上清晰地写着他入党的日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纸页泛黄,字迹依然清晰有力。每次看到这里,我能感受到他当年的郑重与真诚,那份初心,历经岁月,依然坚定。 记得有一年下大雨,伊逊河水涨得很急。浑浊的浪头拍打着河岸,临时便道眼看就要被冲垮,而满载水泥的卡车正被困在途中。风雨中,李师傅没有犹豫,挽起裤腿第一个走进了齐膝深的湍急水流中。水很凉,冲击力很大,好几次他差点被冲倒,但脚步始终没停。每一次站稳,他又继续向前。在泥泞的夜色里,他奔走指挥的身影让人感到安心。我们跟着他,互相搀扶着形成人链,接力传递水泥袋……当最后一袋水泥转移完毕,李师傅浑身湿透,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却露出一个疲惫而欣慰的笑容。他平时话不多,但那天他沙哑的声音在山谷里格外清晰:“往前挪一步,路就结实一寸——工程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路’在眼前断了!” 李师傅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经验。他常常是项目部最晚熄灯的人,长时间对着电脑研究新的采购系统操作方法。有一次我半夜醒来,发现他窗口的灯还亮着——他正翻看厚厚的资料,眉头紧锁又舒展,神情专注。正因如此,当初困扰我们的物资管理流程,现在在他手里变得像伊逊河水一样顺畅。他常坐在灯下对我说:“河水向前流,不管脚下的石头。咱们脑子里的知识,也要像这河水,永远保持更新,不能停滞。” 更难得的是他心中那份扎根的责任感。一次新员工操作不规范,被李师傅批评后有些沮丧。第二天清晨,我发现他早早坐在宿舍门口的台阶上等那个年轻人,手边放着一沓翻旧的资料。李师傅详细指点着图纸,耐心讲解规程,年轻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语重心长地说:“就像这伊逊河水,源头虽小,不断流淌就能汇成大河……大家的力量合在一起,才能托起这大山深处的电站啊。”那一刻,他平和的话语里蕴含着力量。 夜深人静时,我常望着窗外的伊逊河水,或在灯下整理一天的文件与劳保用品清单——这些平凡的工作,似乎也承载着重重的分量。李师傅坚实的背影,像大山深处的一盏灯,默默照亮前方的路。那些看似普通的岗位,如同点滴汇流,融入了山河建设的脉络;那些琐碎的付出,也像一块块基石,垒起了宏伟工程的根基。 这些扎根于大地的普通党员,传递着信念的火光。伊逊河水日夜奔流,深沉执着地拍打着河岸——仿佛在诉说:那些朴素的信仰与忠诚,那些默默付出的汗水与心跳,终将悄然汇聚,成为推动时代的力量。 每一滴水都明白自己奔向大海的方向,而千万份平凡的坚持汇聚在一起,终将托起前行的希望——当点点滴滴的奉献融入壮阔的山河图景,便成就了这奔流不息的河流,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向往与坚守。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