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长河里的职场征途 |
|
|
|
毕业钟声敲响的那个夏天,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热忱,一头扎进职场浪潮,在水电四局的舞台上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职业征程。如今回溯往昔,那些与晨光相伴的通勤路、深夜亮着的电脑屏幕、会议室里的热烈讨论,都在记忆里镀着光,鲜活如初。 初入职场:从蹒跚起步到独立担责 初入职场,我被分配到山西引黄项目部,负责财务工作。那时的我,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在全新的环境里茫然摸索,恰似一只迷失方向的无头苍蝇。所幸,带我的师傅极为耐心,她手把手地引领我熟悉财务工作的流程,从最基础的凭证粘贴,到复杂的账务处理,一点点为我筑牢专业根基。在师傅悉心地教导下,我逐渐适应了工作节奏,也迈出了职业生涯坚实的第一步。 时光飞逝,我被调至山东沂蒙项目部。刚到项目部,便接到调整收入准则、上报预算报表的任务。对于刚开始独立负责项目财务工作的我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我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深入了解项目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内心深处难免有些许怯懦。同事间尚不熟悉,缺乏工作默契,自身业务也不够熟练,而自主带项目要求我对财务部门的整体工作有清晰认知。以往虽对部分工作有所了解,但如何将零散的知识与经验串联起来,形成有效的工作思路,着实是个难题。再加上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时的重重困难,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和密密麻麻的时间节点,责任与焦虑如汹涌潮水,将我彻底淹没。然而,崩溃归崩溃,工作仍需推进,时间节点不等人。于是,我鼓起勇气,主动向其他财务人员寻求帮助。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向他们虚心请教。在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与梳理下,我终于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那一刻,如释重负的感觉难以言表。 寒夜明灯:跨项目援手的温暖时刻 那个被决算报表灼烤的冬夜,至今仍在记忆里泛着微光。那是一个交织着工作痛苦与焦虑,却又满溢温情的夜晚。财务一年一度的年底决算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一百三十七条错误提示如蛛网般蔓延,像极了我此刻混乱的思绪。我花费了整整一周时间完成的报表,却出现了一百多条错误,时钟指向午夜十一点五十分,报表上报倒计时的数字在对话框顶端跳动,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眼看着上报的时间节点步步逼近,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遍又一遍地刷新着财务群消息,满心焦虑。这时,我看到第一个上报报表的项目财务主任薛守廷。此前,我从未与他有过工作交集,但印象中,每次上报报表他总是第一个完成。 平日里,和同事交流工作时,也常听他们说:“这个要是不会,去问薛哥,他会帮忙的。”在焦灼的心境与同事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在深夜12点私聊他,请求他帮我检查报表问题。发完消息后,我的内心充满不安,这么晚了,他会回复我吗?意外的是,回复来得比等待更轻 ——“稍等,我整理下思路。”对话框里的输入状态时断时续,像冬夜里忽明忽暗的灯。当他的头像再次闪动,已是十二点十七分,第一句便是:“把报表发我,从存货跌价准备那栏开始看。”接下来的两个小时,视频通话里的他逐行比对数据,用不同颜色标注错误类型,讲到关键处会突然停顿:“这里要注意新收入准则的衔接规定,去年我们项目踩过同样的坑。”屏幕那头的背景音里,偶尔传来文件翻动的窸窣声,原来他竟从床上爬起,在书桌前为我展开了一场深夜特训。在那个紧张又焦虑的夜晚,他的援手宛如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 现在想起那个被数字与夜色浸透的夜晚,终于明白职场最珍贵的馈赠,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有人愿意在寒夜里停下脚步,用经验与耐心为后来者点亮一盏灯。那些在键盘上敲下的回复、在报表上圈画的批注,早已超越了工作本身,成为我职业生涯里最温暖的注脚。 共事日常:严谨与风趣交织的职场默契 如今,我被调到黄龙抽水蓄能项目部,有幸能与薛守廷共事。初共事时,他对报表数据近乎严苛的较真曾让我倍感压力——记得首次提交成本分析表,他用红笔圈出三处小数点误差:“财务数据容不得0.01的侥幸,这是对项目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专业交代。” 但当我在月度结算中首次独立完成数据链闭合时,他又会轻敲桌面说:“进步很快,不过别骄傲,离‘无可挑剔’还差着三页凭证的核对功夫。”在日常合作中,我们既有过一些小小的摩擦,也培养出了不少默契,这也让我对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薛主任在财务工作岗位上已默默耕耘了8年,他的工作能力令人钦佩不已。对待工作,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一个数据、每一份报表都严谨对待。 然而,在生活中,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一面——堪称“毒舌”。时常能听到这样有趣的对话:“薛哥,我们要拜你为师,你这植物养得也太好了吧!”“这还真没什么秘诀,可能这就是天赋吧!”“薛哥,虽然你养得好,但咱也要谦虚一下呀!”“那我不需要,不符合我的性格。”随后,便是我们一同开怀大笑的场景。他的“毒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别样的乐趣。 如今每当我们在茶水间拌嘴调侃,或是在深夜加班时分享他自带的家乡糕点,都会想起那个改变我职场认知的冬夜。薛守廷教会我的,从来不只是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更是一种将职业精神融入骨血的生活态度:工作时如精密仪器般精准,生活中像绿植般舒展自在,在严肃与风趣的平衡中,让枯燥的数字工作生长出温暖的人情味。 从山西引黄的蹒跚学步到黄龙蓄能的并肩前行,四局的每个脚印都刻着成长的注脚。师傅手把手的温度教会我职业的初始敬畏,薛守廷深夜的援手让我懂得职场温情的重量,而那些在数据与报表间摸爬滚打的日子,早已将压力化作破茧的勇气。那些被指导的忐忑、被肯定的雀跃、被调侃的窘迫,终将沉淀为生命里最珍贵的养分,让我在未来的征途上,既能以严谨丈量数字的刻度,亦能以热忱拥抱职业的温度。 |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