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四局文苑

雪中腊八 温情南北

发布日期:2025-01-09 信息来源:装备公司   作者:牛婷   字号:[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历来是中国传统节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每到腊月初八,寒冬中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便成了家家户户团圆与祝福的象征。腊八节对于西北的我而言,意义远远超越了“节令”这一简单的标签;它更像是一场深深烙印在记忆中的仪式,承载了无数年的温暖与关怀。而当我从西北来到南方,腊八节却仿佛变得愈加遥远,甚至有些被冷落了。湖南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个节日。这里的冬季没有西北的寒冷,腊八节也不再是家家必做的事,反而成了一个悄然无声的过客。

在西北,腊八节不仅是冬日里的一场盛宴,它更是一个家族团聚、对未来祈福的时刻。每年腊月初八,母亲总会早早起床,准备煮上一锅香气四溢的腊八粥。那时,窗外是严寒的冬风,屋内却是温暖的火炉,厨房中腾腾的蒸汽和食材的香味便成了家里最温馨的气氛。每一锅腊八粥,除了常见的糯米、红枣、桂圆、枸杞,母亲总会加入一些季节性的新鲜食材:如百合、花生、红豆等,它们混合在一起,煮成一锅浓稠、甘甜的粥,暖和了全家的心。在我记忆中的腊八粥,是质朴的,是母亲用双手传递的深情,是冬日里最珍贵的滋养。

这一切的温暖和繁忙,在湖南似乎没有找到同样的复刻。在湘土之后,腊八节的氛围并不像西北那样浓厚,甚至几乎无人提起。街头巷尾,腊八粥在餐馆里的确能见到,但它更像是一道季节性的甜品,甚至更多地带着一种市场化的色彩。湖南人似乎并没有西北人对腊八节的热衷与执着。腊八,不再是家家户户忙碌的节令,而更多地成了一种外在的符号,走过寒冬的路标,然而它并未深入每个湖南人的生活。这里的冬天,温润而湿气十足,腊八节在这片土地上显得尤为微不足道,仿佛它只是飘然而过的一个无关紧要的节日。

记得刚到湖南时,我还期待着腊八节会如同西北那样,成为一个家庭聚集、亲情凝聚的时刻。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周围的人似乎并不太在意腊八节。虽然腊八粥也有,但更多的是一种餐桌上的点缀,讲究口感和品味,却少了西北腊八节里的那份深沉的温暖和家族的仪式感。母亲的腊八粥,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承载了我对西北故乡浓浓的怀念,而此刻,站在这片湘江水畔的土地上,我不禁对家乡的腊八节感到一丝丝的失落。

西北的腊八,是一场象征着家庭团聚与岁月馈赠的仪式。在那片大漠与高山的怀抱中,腊八节是人们为了抵御严寒、迎接新春的精神寄托。腊八粥,或许不如湖南的精致、细腻,但它却承载了千年风霜、家族的温情和浓烈的乡愁。它的每一口,都有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一份对过往岁月的感恩。而在这片温暖湿润的湘南,腊八节似乎仅仅是一个节令的标签,更多的是形式上的完成,它没有赋予这个节日那份深邃的内涵,也没有像西北那样渗透到每个人的骨血里。

不论是西北的腊八,还是湖南的腊八,腊八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依旧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在不同的地域,它或许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始终都与“家”息息相关,代表着团圆与温情。西北腊八节的质朴与深沉,南方腊八节的精致与轻盈,正如这片土地的文化各异,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方式的不同。

腊八,终究是属于每一个心中有家的人的节日。无论是北地的雪,还是南方的雨,它都承载着那份穿越时空、跨越地域的温暖与祈愿。在我离开家乡之后,这份腊八的记忆成了我心底无法割舍的温暖,而这份温暖,无论身处何方,它依旧是最深的牵挂,是母亲的一碗腊八粥,是西北大地上一片厚重的乡愁。







【打印】 【关闭】